装修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发现,
前段时间姨妈家买了套新房,是套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程序员总是给
说在前面女屋主月亮对新家的憧憬
盘龙区组织“四下乡”活动。
云龙乡专场招聘会。
盘龙“全面深化改革 催生发展新动力”系列报道之五
专家入村义诊。
文化惠民。
群众文艺演出。
“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钧。近年来,盘龙区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一大批惠民政策举措紧锣密鼓、落地生根,突破了一些过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关口,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未办成的大事,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教育
人人有学上
到人人上好学
在今年举行“盘龙区庆祝2017年教师节大会”上,盘龙区隆重表彰全区教育战线涌现出的先进集体、优秀教育工作者。会上获悉,近年来盘龙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全区教育系统取得含金量最高的三个“第一”: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省义教均衡综合评估检查;在全市2016年度教育目标综合考核中获一等奖第一名;在昆明市2016年教育质量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喜人成绩的背后,我们有目共睹的不仅是盘龙区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更有盘龙区委、区政府对于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教育投入是最大的民生!盘龙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十二五”期间,预算内教育拨款2011年—2015年分别达到55213万元、67990万元、74876万元、80202万元、80351万元;2016年预算内教育资金为83438万元,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2011年至2016年,先后投资约10.29亿元,实施校园新建扩建和校安排危修缮工程,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1亿元,构建覆盖全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一网两通两平台”;每年设立不低于500万元的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做优做强民办教育。
投入巨资加强校园建设,不断整合扩大教育资源规模。先后完成了金康园小学同德校区、云波小学、云师大附属俊发城中小学等8所城中村改造项目配建学校;先后完成了昆二十一中、昆明重工中学、北京路小学、园博小学、新迎三小等20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
通过“名校(园)带民校(园)”“名校(园)带弱校(园)”“名校(园)带新校(园)”协作性学区管理模式,加强公(民)办学校(园)、城乡学校(园)间的交流与互助。实施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缓解盘龙区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不足的问题。
出台《盘龙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入学生源调查预登记制度》,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统筹安排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以“名校带新校”模式,提高接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的办学水平,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仅“有学上”,更能“上好学”。办盘龙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昆明湖小学、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区域教育资源布点进一步优化。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盘龙区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管理水平,盘龙区教育局坚持开放办教育,积极推动实施名校、名师、名长“三名”工程。成立了区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开展教育资产运作管理,服务合作办学,助力人才引进,拓展区内优质品牌。
从人人都有学上的基础均衡,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均衡,再到人人都能上好学的优质均衡,盘龙区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道路上执著前行。
就业
变着“花样”
提高服务水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今年,盘龙区劳动就业服务局以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为引领,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为主线,以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均等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建设为手段,着力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提升技能扶贫和就业扶贫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就业目标任务。截至11月,全区共提供有效就业岗位26150个,完成目标任务25000个的104.60%
工作中,区劳动就业服务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和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开展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为载体的“千企万岗”“就业服务季”等专项活动进校园、进社区,广寻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广泛宣传推广小额贷款等创业扶持政策,吸纳三九手机网、瑞建送变电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成为见习基地,帮助高校毕业生通过岗位见习、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渠道实现就业。今年,与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携手,组织11场校园招聘会,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2478个。
引导和扶持返乡农民工、水源区农村劳动力创业。加大农村劳动力创业帮扶力度,结合农村劳动力创业需求,加大项目征集力度、推荐创业项目、推进农民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提供多元化平台。将小额担保贷款、贷免扶补等政策向水源区创业者倾斜,上门入户、上门签合同、上门发放;积极推进“农业创业示范村”建设,自2013年至今,已创建了5个市级“农业创业示范村”、3个市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乡镇”。今年,盘龙区就业局经认真筛选、积极申报,成功创建滇源街道白邑村委会白邑村为市级“农业创业示范村”;“氢创空间”创建为市级农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工作也已通过审核验收。
继续依托集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为一体的盘龙区电商创业园、盘龙区氢创空间等创业创新平台,在传统创业孵化的基础上为“互联网+”和“+互联网”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继盘龙区大学生创业园获得省、市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殊荣后,盘龙区电商创业园、盘龙区氢创空间获得首批“昆明市新型创业创新孵化园区”称号,氢创空间获得“省级众创空间”殊荣,盘龙区青年电商创业园成为首批全市6个创业创新先行先试点之一。截至目前,盘龙区各创业平台累计孵化创业企业187个,现在孵企业81个,引领自主创业245人,带动就业989人。
医疗
从免费巡诊
到大健康布局
从去年5月开始,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村民享受到了一项特殊服务:医疗专家的免费义诊。每周、每天都有市级、区级医院的专家率健康大篷车来到家门口,免费为水源区群众义诊、发放药品。这是盘龙区建立并实施的水源保护区巡回医疗新举——“送医送药到农户”,这项新举让水源区9.33万村民在家门口免费看上了“专家号”。
2009年8月,盘龙区正式托管嵩明滇源镇和阿子营镇行使管理权,全区国土面积从345.8平方公里扩大到886.9平方公里,其中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占辖区总面积的71%。全区共有12个街道办事处,水源保护区就涉及双龙、松华、阿子营、滇源4个街道4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9.33万。
为了守住身后的万顷青山、一池碧水,为了700多万昆明市民的饮水安全,水源保护区的居民不能进行太多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餐饮服务等。也正因如此,在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微薄的经济收入的背景下,即使是在农村公路四通八达,乡镇、村级医疗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的情况下,水源保护区的许多居民生活水平依然停留在贫困线以下,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占全区总面积71%的水源保护区域,医疗资源仅占全区的11.2%。
一边是保护水源的责任担当,一边是9万余居民的愿望诉求,如何保障水源区居民的健康,成为摆在盘龙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结合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切实解决盘龙区水源保护区内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努力解决水源保护区居民“看病难”问题,去年,盘龙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由区卫计局牵头,充分整合辖区优质医疗资源,组建一支有技术、有责任心的医疗队伍,按计划到水源保护区巡回开展免费送医送药工作,通过工作开展,解决水源保护区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通过医疗扶持,助力水源区精准扶贫。
与一般义诊不同的是,此次水源保护区巡回医疗制度是一项长效机制,通过四级联动诊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每月,由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选派8名医疗专家,结合水源保护区农村较集中的糖尿病、妇科常见病、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医疗需求,到水源区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4个街道集镇所在地开展集中义诊;每天,盘龙区人民医院安排巡回医疗服务车及4名医务人员到水源区各街道行政村进行巡诊。
从市级医院到区级医院,从乡镇卫生院到农村卫生室,每天、每周、每月,水源保护区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见到三级医院的专家,并享有专业的医疗服务。
在诊疗过程中,医学专家现场教学、现场指导、现场示范,让乡村医生观摩专家诊疗,接受专业技术指导,“传帮带”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水平,带动整个水源区医疗服务升级。
此外,为了提升水源区医疗机构硬件基础条件,从2014年至今,盘龙区还投入176.51万元,对双龙、松华、滇源、阿子营街道下辖49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统一为村卫生室配备了诊疗桌椅、心电图、制氧机、血红蛋白仪等基本医疗用具,统一视觉识别设计建筑、统一标志标牌、统一乡村医生着装等。随着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开展,老百姓越来越愿意到卫生室看病,不再“舍近求远”到大医院。
今年,盘龙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经过讨论决定,将水源区巡诊列为一项长效机制,今后,水源区群众可以在家门口长期免费看“专家号”,享用“健康大餐”。截至目前,盘龙区持续开展水源保护区“健康大篷车”巡回医疗活动,共完成水源区4个街道,涵盖43个行政村的10轮巡诊任务,出动车辆784次、医务人员2028人次,共诊治患者25829人次,免费使用、发放价值59万元药品及医用耗材。
巡回诊疗是一场东风,借此东风,解决了水源区群众“看病难”问题,让水源区医疗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同时这也是盘龙响应大健康政策,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
脱贫
贫困村建成
美丽乡村
几年前,盘龙区水源保护区三转弯村给人的印象还是低矮破旧的毛坯房,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以及泥泞的道路。今年再次走进三转弯,一排排土红色的新房在绿树的环绕下格外美丽,进村道路全都是光溜溜的水泥路面了,路两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种上了行道树,乱堆乱放的杂物不见了,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昔日贫穷落后的三转弯已经变身“美丽乡村”。
这样翻天覆地的改变,是今年盘龙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后发生的。
盘龙区虽然不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但自从托管滇源、阿子营街道以来,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全区有建档立卡省级贫困村2个(阿子营街道果东村和滇源街道三转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67户3228人。
按照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盘龙区知难而上,谋定而动,出台《关于举全区之力扶贫攻坚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脱贫的实施意见》,挂图作战,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推进。
投入资金约1.2亿元(省、市共100万元),实施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等“七个一批”工程,圆满完成了贫困村摘帽的9项标准,包括: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道路硬化到村;贫困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贫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贫困村通网络宽带;通自来水或饮水安全有保障,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建有标准化农村卫生室;行政村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适龄儿童有学上。
为了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近年来,滇源街道以民族文化、经济林果、生态养殖、中草药种植等产业为主要的发展方向,采取土地流转、公司示范、大户带动的方式,在三转弯杨柳塘引进示范种植中草药黄芪、当归、芍药、白术等近200亩,经济林果100亩,原种植的2000亩核桃已列入品种改良计划。科学有序做好生猪、土鸡、肉牛等特色养殖业。定期举办厨师、刺绣、家政、果树和中草药种植技术培训班,帮助群众掌握实用技术,为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增收致富奠定基础,夯实发展后劲,逐步改善群众贫困的现状。
阿子营街道引导农户种植冬桃、美国加州李、早熟梨等,让阿子营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可以采摘,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可赏。
区委组织部从引领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组织民宗、统战、文化部门充分挖掘和传承三转弯苗族特色文化,改造提升三转弯高山音乐厅、斗牛场、民俗馆,打造包装苗族文化村落,做强做大水源区文化产业。
多管齐下,2014年盘龙区成功脱贫591人,2015年脱贫780人,剩余的1857人于2016年全部脱贫。
文化
满足人民群众
精神需求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近年来,盘龙区文化馆免费开放了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辅导培训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努力开展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并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做到文化馆“零门槛、无障碍”进入。
今年以来,盘龙区文化馆共组织开展各类阵地活动71次,累计投入演职人员2800余人,活动受益群众达到2.4万人次以上。周末小剧场演出20场,培训业余团队5次,非遗进校园培训从3月持续至7月,开展书法、声乐、舞蹈类公益培训24次。以盘龙区文化馆馆内下属23支文艺团队为主的“盘龙区百支业余文艺团队进社区巡演系列活动”,累计演出32场,演出地点分别涉及农村、社区小广场、厂矿、学校等地。
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盘龙区自1月18日以来,先后在滇源、松华、联盟、鼓楼、双龙和阿子营6个街道举办了6场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集中示范活动,做好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各方面工作,丰富春节期间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举办“四下乡”活动,人们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春节期间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
围绕春城文化节春节活动主题,局属各单位及各街道文化站积极发挥作用,在各街道、社区组织群众举办广场演出、社区晚会、大型游园、赏灯、观花、游春、猜灯谜等活动。
为活跃群众文化活动,盘龙区在全区开展了新创作的广场舞蹈节目《文明在哪里》的展示和推广活动。在桃源广场举行2017年盘龙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之花”广场舞蹈大赛活动。
12月5日晚,第37届盘龙江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文艺演出在春城剧院举行。来自盘龙区各街道、文化馆选送的歌舞、诗朗诵、民族乐器等精彩表演,为2017年盘龙江文化艺术节画上了圆满句号。本届盘龙江文化艺术节从今年4月起拉开序幕,分为幸福盘龙江、雅韵盘龙江、悠游盘龙江3大主题板块,期间盘龙区12个街道、103个社区的数十万群众积极参与,共举办群众文艺汇演、全民健身体育等多项精彩文化活动。
盘龙江文化艺术节自1981年举办第一届起,至今已举办了37届,并于2010年获得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第15届“群星奖”。37年来盘龙江文化艺术节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讴歌时代主旋律,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规模和社会参与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盘龙区乃至昆明市、云南省、全国群众文化活动的知名品牌。
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未来,盘龙区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记者雷晴 罗昆娅 盘龙区委宣传部供图)
推荐阅读:第一女人